八月关键词 | 流动、留守儿童数量已经开始部分逆转;城中村里拆迁;亲子分离的故事依然在发生

回顾过去的8月,我们从诸多的新闻和热点中拣选出“流动、留守儿童数量已经开始部分逆转”、“城中村里拆迁”、“亲子分离的故事依然在发生”,记录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现象或政策,洞察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。

1.

小学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

首次超过农村留守儿童

8月初,教育部开始陆续公开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。2018年,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(可以简单理解为农村户籍的流动儿童)规模1424万人,其中小学阶段1048万,初中阶段376万,占义务教育阶段全国在校生比例的9.5%;农村留守儿童规模1475万人,其中小学阶段999万,初中阶段476万,占义务教育阶段全国在校生比例的9.83%。

我们注意到,2014年之后,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减少,2018年,小学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(1048万)首次超过农村留守儿童(999万),流动、留守儿童数量已经开始部分逆转,预计2019年,义务教育阶段(小学+初中)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将会第一次低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。

小学阶段流动、留守儿童数据对比图(2010年~2018年)

制图:魏佳羽


基础数据来源:

《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,小学、初中在校生人数》

http://www.moe.gov.cn/s78/A03/moe_560/jytjsj_2018/qg/
2. 
白石洲旧改,深圳娃娃何处去? 

2019年7月,深圳南山区东部城中村的租户陆续收到通知,被要求9月中搬离。
延续了14年的白石洲旧改步伐明显提速,“外来客”们猝不及防。南下打拼多年,他们在此安居一隅,生儿育女。眼见孩子正常就学因拆迁受阻,第一次,他们有了回老家的冲动。

一份租户影响调查问卷显示,1045个受访者中,家庭有孩子的超过九成,有六成受访者认为,受拆迁影响最大的是孩子上学问题。

深圳,白石洲,清租消息一出,很多没有孩子的租户都搬走了,剩下的大部分拖家带口,孩子在附近上学。他们既不希望搬得太远,影响孩子的学业,但也承受不起周边高昂的租金。

财新记者:梁莹菲

而作为白石洲居住的主要群体,外来客们在旧改规划中长期“隐形”,直到尘埃落定,才收到一纸搬迁通知。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且分配不均,流动家庭在公共资源配置中始终弱势。流动人口是推动城市化的生力军,却在轰轰烈烈的造城浪潮下失语,连安身立命之所都将愈发奢侈。他们和下一代的“深圳梦”,如何平稳着落?


参考文章:

财新:显影|难说再见白石洲

http://m.weekly.caixin.com/m/2019-08-03/101447015.html
3. 
那些“返乡”读书的孩子

不知道家在哪里,感觉手机才是亲人

他们生于北京,长于北京,“觉得自己的家似乎就在北京”。但随着年龄渐长,中考临近,他们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回到户籍所在地考学、生活。
而在那个被称作“老家”的地方,他们“回去像是客人”。从随父母“迁徙”的流动儿童变成留守儿童,亲戚没什么来往,邻居几乎不认识,感觉手机才是“亲人”。他们正在被割裂的家庭关系里,经历青春期的成长与迷惘。
返乡上学,暑期回京的孩子在桌游室参加新公民计划组织的活动
这是林晓峰返乡后第一次回来,明显长高了。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,他并不清楚,只有自己的一些想象:“可能不只有学习这一条路,王宝强是一个草根,他会一些武术,拍武打片,也成明星了。还有短视频里有唱山歌的,拍了一些视频,然后就成为‘网红’了”。

回北京后,林晓峰希望可以留在这里,“因为能和家人和同学在一起”。

“你现在觉得家是什么?”

“和父母在一块就是家。”他说。

玩游戏时,坐对面的男生和林晓峰选了一样的纸牌。被问到选择的理由,他突然反问:“和家人在一起还不满意吗?还要怎么样?”

计巍 李润一,公众号:谷雨实验室
北京没有我的家,感觉手机才是亲人 | 谷雨 

You Might Also Like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